7月,浙江农林大学“浙里两山颂 经纬万物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临安区,聚焦“关爱儿童,让爱成长”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走进乡野,以专业知识为基、以暖心陪伴为桥、以趣味活动为媒,为当地儿童播撒知识、传递欢乐,在绿水青山间奏响守护童心的青春旋律。

图片1.png

青年学子代表与部分儿童合照。何水漪供图

匠心巧手传温馨

    实践团走进天目山自然教育基地,以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耐心协助小朋友完成竹弓箭制作,从选材塑形到精细打磨、精准绑弦,全程悉心指导。在协作互动中,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共同创作中编织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作品完成时绽放的灿烂笑容,让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陪伴与引导的深远力量。

图片2.png

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打磨弓箭。何水漪供图

低碳科普播希望

    在临安区西天目山大地之野自然情境教育营地,实践团创新宣教形式。他们精心呈现动画《我是吸碳王》,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阐释环保理念。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低碳”的种子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团队成员还巧妙设计问答游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温室气体的危害,在趣味互动中深化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看着孩子们专注裁剪、小心粘贴,认真赋予废旧物品新生的模样,我们真切感受到绿色理念正在孩子们心中抽枝发芽。”一名实践团员动情地说道,这正是环保薪火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图片3.png

小朋友看《我是吸碳王》动画。何水漪供图

图片7.png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互动交流。

农耕体验筑匠心

    实践团创新融合自然教育与手工实践。团队成员系统梳理无花果扦插五大关键环节:扦插时机、插穗选材处理、基质要求、操作规范及后期养护要点,通过亲身示范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讲解中巧妙融入种植小番茄的趣味故事,以鲜活案例激发孩子对生命成长的探索欲。孩子们积极提问,动手尝试扦插,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这次体验,不仅传承了农耕文化,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种子,在触摸泥土与绿植中感受生命律动。最后,小朋友们收获满满地带着土壤和植株离开。

图片4.png

小朋友们近距离接触小番茄植株和扦插知识。何水漪供图

图片5.png

防灾知识伴童行

    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利用废旧布料,亲手制作象征平安的。“晴天娃娃”在临安党群服务中心,在这温馨的手工场景中,成员们巧妙嵌入防灾减灾知识,重点讲解极端天气预警信号识别与科学避险要点。一个个亲手制作的“平安娃娃”,化身守护孩童安全的“小小气象灯塔”,点亮防灾自护的意识之光。

图片6.png

小朋友们制作天气娃娃。何水漪供图

     这个暑假,浙江农林大学的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乡村,用爱心守护童真。通过精心策划,俯身倾听,为临安区的孩子们播种了知识、增强了技能,在绿水青山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用心呵护童真梦想,助力爱的种子茁壮成长的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参与儿童及家长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