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那进去吧。”我心情忐忑,终于要进去了,我心想。慢慢转动钥匙,咔嗒,房门锁打开了。

那年我十二岁,我第一次进入了我爸爸的书房。我爸爸看起来是很严肃的,不苟言笑的。但他却从来不打我骂我。在我犯错时他总是给我讲些大道理引用些从没听过的典故,从他身上经常透息出一种老师们身上才独有学者的气息。我总问他:“爸爸,你为什么懂得这么多?你明明连高中都没读过。”他总是玄虚着说:“答案就在书房里”,我总是不解,我自认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效果,所以我总以为书房有什么特殊加成似的,今天,我明白了。

家里是最显眼的一道景观了就是书房。我爸把原来赤红色木门换成了古朴深色木门,房内还加装了隔音材料,地板也被他换成了木地板,门常年锁着,窗户上没有防盗网,却有百叶窗挡着,透过缝隙向内看却终究窥不得全貌,今天终有幸一观了。我脱鞋后推门进入,印入眼帘的即是靠墙成直角的两面松木书架,上面有形形色色的书,可惜我大都不太认识。我爸还特地分门别类编上序号,还有一本登记册挂在书架上,这样找书就方便多了。除此之外这房内就只有一张长木桌放在窗前,上面摞了几摞书,一盏台灯,还有三本字典。我走近坐在桌前有一本摊开的《古今观止》和另一本《另代汉语词典》书上做了诸多笔记。我转头看向爸爸,他示意我自己看不必问他。我心领神会,转头拉开百叶窗让阳光透进来,窗外景色甚美。----远处是青山共天一色,近处是人家。屋前栗子树叶索索落下,偶有三两行人走过。我望窗外出神,回过神来我爸已坐在地上拿了本《经文校注》读了起来。我也从书架拿了本《聊斋志异》。之前只是听过,这次倒可以观其内容了,我兴奋不已读了一天书,但内容却是晦涩难懂。

夕阳映射,我跟着我爸离开书房,不久后我爸去了外地,他这次倒是把书房钥匙留给了我。我也时常进去,不之便知道了其中的奥妙,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看书时我经常想起和爸爸一起看时的景象,也想起《稻城亚丁》中“从清晨利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