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工地:桃源少年与大桥的“零距离”对话 ——“见证大桥崛起,共筑桃源未来”沅水大桥重建工程采风活动
时间:2025-07-14 06:59:27 来源:桃源四中(漆河镇中学)2301班 作者:张雨希 指导老师: 李敏
桃源四中2301班张雨希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1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让桃源县的小记者们走出课堂,踏入了家乡建设的火热现场,亲身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
怀揣憧憬,初探建设蓝图
午后骄阳似火,难掩少年热情。在桃源县融媒体中心的精心组织下,“见证大桥崛起,共筑桃源未来”沅水大桥重建工程采风活动正式启程。来自全县各高、中学校的小记者们满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沅水大桥重建工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这座承载着家乡未来希望的交通枢纽,其建设脉动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动着年轻的心灵。
活动序幕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拉开——首场小记者采访发布会率先举行。面对工程负责人,小记者们求知若渴,踊跃提问,问题直指桥梁设计创新、施工安全管理、整体建设周期等核心议题。负责人以清晰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语言,如数家珍般一一解答。这不仅解开了萦绕在少年心头的疑问,更为他们接下来的实地探访铺垫了坚实的认知基础,使其对宏大工程有了初步而系统的了解。
身临其境,触摸工程脊梁
理论之树需要实践的浇灌。发布会后,小记者们乘车抵达施工腹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大家秩序井然地领取并规范佩戴好安全装备——头盔与反光背心,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全副武装后,在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引领下,沿着预设的安全路线,小记者们正式踏入这片充满力量的“钢铁森林”。
眼前景象令人震撼: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奏响建设的交响;工人们挥汗如雨,各司其职,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大家屏息凝神,实地观摩了桥梁桩基的坚实浇筑、钢筋丛林的精密绑扎、临时支撑结构的巍然矗立等关键环节。工程师们结合实物与现场操作,抽丝剥茧般地讲解每一道工序的技术精髓、严苛的质量把控标准以及背后的工程原理。冰冷的钢铁与复杂的图纸,在工程师生动的讲述和小记者专注的目光中,变得鲜活而充满智慧。这一刻,大桥建设的复杂性与精密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般直观而深刻的领悟。
深思发问,激荡智慧火花
实地参观的震撼余温未散,全体人员在气势恢宏的施工背景下合影留念,将这意义非凡的探访瞬间永恒定格。稍作休整,活动转场至沅水大桥重建指挥部会议室,一场更为正式的记者发布会在此举行。
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前期的知识铺垫和现场亲历,小记者们的思维仿佛被点燃,提问更具锋芒与深度。他们不再满足于表象,而是围绕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举措(绿水青山如何守护?)、建成后桥梁的功能布局规划(如何便利千家万户?)、施工进度的关键节点安排(何时长虹卧波?)等具体而现实的问题,与负责人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负责人借助详实的工程图纸、清晰的进度图表等资料,进行了更为详尽透彻的阐释。一问一答间,思想碰撞,智慧激荡,现场互动高效而精彩,充分展现了小记者们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和日渐成熟的新闻素养。
满载星辉,心系桑梓未来
发布会落幕,夕阳为归途镀上金辉。满载着新知、见闻与思考的小记者们,有序登车返程。此次由桃源融媒倾力打造的采风活动,远非一次简单的参观。它为青少年洞开了一扇了解家乡宏伟建设的窗口,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
在这里,他们不仅亲身触摸了现代化工程的磅礴力量,更深刻体味到建设者们“匠心筑梦”的辛劳与智慧。活动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了课堂与社会,在鲜活的实践中锤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沟通力与思辨力。更重要的是,一粒名为“热爱”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心田——对脚下这片热土的关切之情愈发浓烈,对桃源未来发展的憧憬与责任感油然而生。正如活动主题所期许,少年们今日之所见所思,正是明日“共筑桃源未来”最坚实的力量。
上一篇:开展“大记者牵手小记者”暑期培训活动,为小记者成长赋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