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中小记者杨皓轩报道:9月19日上午,我和同学们一同踏上了前往韶山研学旅行的火车。经过6个小时的欢乐旅程,列车缓缓驶入火车站,我终于抵达了书本里的红色热土、伟人毛主席的诞生地——韶山。

 

图片1_副本.png

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我和同学们来到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广场,我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敬献花篮。熟悉的《东方红》旋律在广场上响起,我缓缓绕行着铜像,心底的敬意油然而生。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自然而然地在心中生长。

晚上,我们上了一场红色思政大课,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了解到青年毛泽东曲折的求学经历后,我更感受到了他“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情壮志。这趟“行走的思政课”,早已超越了游玩的范畴,它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之旅,更激励着我珍惜当下,砥砺前行。这趟旅程,注定会在我的青春记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2_副本.png

第二天,我们首先前往毛泽东故居。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少年时期质朴的生活。屋内的土炕、纺车一一映入眼帘。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屋内挺立着的一位武警战士,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炬,令我深深为之折服,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

我忽然明白,伟人并非天生,而是源于平凡。他的伟大,正始于这方小小的天地,始于那份“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与执着。

图片3_副本.png

迈过田间小道,我们前往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毛泽东图书馆,了解了许多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也感受到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高尚品格。

图片4_副本.png

返程时,我望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心里满是平静与坚定。韶山之行,不是一次简单的研学旅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这里没有华丽的风景,却有最动人的初心;没有激昂的宣讲,却用无声的故事教会人铭记与前行。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早已刻进心底,成为了我往后岁月里最珍贵的行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