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河镇中心小学小记者田梦麒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京剧中的角色分哪几类吗?”10月29日下午,漆河镇中心小学221班座无虚席,市戏曲剧院的老师手持角色卡片,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全体同学跟着艺术家们,开启了一场国粹探索之旅。

图片1_副本.png

活动伊始,戏曲老师便用生动的提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我知道有孙悟空!”见多识广的李宜轩率先举手,引得全场大笑。老师笑着点头,随即展示出四张角色卡片:“其实京剧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就像故事里的不同角色一样。”她指着卡片逐一讲解:“‘生’是男性角色,比如威风的武生;‘旦’是女性角色,像温柔的青衣;‘净’脸上画着浓妆,大家常说的‘花脸’就是它;‘丑’则十分活泼,负责带来欢乐。”

图片2_副本.png

紧接着,武生演员带来了精彩展示。他身着白色武生靠,手持长枪登场。一个利落的“踢枪”动作,让长枪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稳稳落回手中。随后,他又表演了“旋子”“扫堂腿”等经典武戏动作,每一个招式都刚劲有力。台下同学们纷纷模仿着比划,眼里满是崇拜。“这些动作需要练好几年才能做好。”师傅笑着说,还特意放慢速度,教孩子们最简单的“扎马步”,大家学得有模有样,小脸上满是认真。

图片3_副本.png

武生展示结束后,青衣演员缓缓走上舞台。她穿着淡粉色的旦角戏服,头戴点翠头面,扮演的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她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水袖轻轻一扬,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古典的戏曲世界。“这是‘水袖’,是青衣表达情绪的重要道具。”戏曲老师在一旁讲解,还邀请小朋友上台,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轻抖水袖。陈洛萱同学学得格外投入,她笑着说:“原来甩袖子也有这么多讲究,太有意思了!”

图片4_副本.png

活动的高潮当属转棍学习环节。师傅拿出特制的儿童练习棍,向孩子们演示转棍技巧:“手腕要稳,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棍头,轻轻一搓,让棍子绕着手腕转起来。”一开始,孩子们的棍子总在手中掉落,但没人气馁。师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指导:“别用劲掰手腕,放松一点,跟着我的节奏来。”在他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同学掌握了窍门。我们班的陈美瑞成功让棍子转了五圈,他兴奋地举起手:“我学会啦!我也能像武生师傅一样厉害!”

活动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纷纷拿着练习棍向老师请教。胡校长表示:“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戏曲,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据悉,学校将把戏曲元素融入美术、音乐课堂,让国粹之美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绽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