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孩子参加这样的体力劳动吗?吃过这样的苦没有?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明确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不断前进和上升的,但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经典名句,从词面上解释,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得功名富贵,成为被尊重、爱戴、敬佩的人。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人生发展的趋势,以及取得人生辉煌的途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吃苦”与“人上人”的辩证关系。真正掌握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不能简单地从词面上去理解,更要从深层次去把握“人”与“苦”的关系。今天青少年什么都不缺,就缺吃苦精神;什么都吃了,就没吃苦。吃苦与做人存在辩证关系。

  吃苦,形式多种多样

  人的一生遇到的苦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人生有几种苦必须要吃:学习之苦,人人都会经历;生活之苦,从小必须体验;饥饿之苦,不失自尊,不食嗟来之食;学问之苦,要守得住清贫,能持之以恒;贫困之苦,不贪婪,拒绝一切不义之财;孤独之苦,不羡慕外面的灯红酒绿,富贵达人;磨难之苦,应该摆脱沮丧与消沉等等,这些都是人生所要面临的苦。但凡成大事者,必须要经历种种苦难,感受各种磨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西游记》中记载了唐僧带领他的徒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从西天取回了真经,夜以继日进行翻译,完成了鸿篇巨著,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人生虽然面对很多苦,但吃苦很有讲究,不是所有的苦都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带来人生的辉煌。有几种苦不能吃,如哑巴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是一种内心的痛苦,无法向人倾诉,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里,成为人生永久的秘密。

  无用之苦,吃苦有讲究,不能盲目,更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生活中有很多人平时很辛苦,吃的苦很多,一辈子吃苦,就是没有任何回报,没有什么意义的。再怎么拼搏与奋斗,总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在社会对底层的人,如农民、工人以及其他一般职业的人,愚昧还是愚昧,贫穷还是贫穷。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样的人。

  老实之苦,老实人往往吃亏。人不能太老实,不能太善良。忠厚老实是人的一种良好品性,也是做人的一种品德。但不能无原则的老实,否则,你会吃苦。轻则上当受骗,重则害了自己和家人。你的善良、忠厚要分别对待,面对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缺乏人性的人、邪恶之人,你不能善良,你应该鼓足勇气,要么远离,要么奋起抗争。

  吃苦,人生必经体验

  吃苦是必然的,任何人不可回避,很多苦会伴随你的一生。有生活之苦、学习之苦、工作之苦、事业之苦、离别之苦、病痛之苦、辛劳之苦等等。每个人必须要面临很多的苦,有的苦根本无法避免。要生存与生活就得奋斗,奋斗就必须要付出,解决奋斗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忍受委屈、诽谤、陷害、打击等。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经受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踏着泥泞勇往直前。吃苦越多,体验与感受越多,人生阅历越丰富。

  每个人都要生活,生活必须要面对酸甜苦辣;面对工作,不可能事事顺意;面对事业,不会一切顺畅;面对人生,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吃苦是绝对的。但又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吃苦是不一样的,只是多少、先后与程度的问题。吃苦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吃苦,与做“人”的关系

  做“人”是指做人上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有理想有追求的成功之人。吃苦与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吃苦是做人的前提和保障,做人是吃苦的结果和目的,二者是相互相成的关系。要成为人上人,必须要先吃苦,敢于吃苦。先苦后甜,吃苦在前,做人在后。

  吃苦与享受蕴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同样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吃苦在前必定享受在后,享受在前必定吃苦在后。人生中有很多的苦应该从小感受和经历,从小要培养毅力、意志,要让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任何人绝对不能替代。例如生活之苦、读书之苦、工作之苦等。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不愿意吃苦,不敢吃苦,贪婪享受,总是回避必须要吃的苦,那么人到中年、老年会遇到更多的苦难。不处理好这个关系,盲目追求享受,人一辈子可能就无法避免生活之苦、劳作之苦,一辈子将要慢慢品尝,这是人生的悲哀。

  人的一生一切顺利,万事顺意,不会遇到任何困难,不会吃任何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辩证法的道理。哪怕是出生在特别富有、非常高贵的家庭,也会遇到很多烦心事、麻烦事。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人,从小得到家人的呵护、宠爱、溺爱,一切非常顺畅,万事如意。他们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没有体验生活的艰难,心理脆弱,心理抗震能力差。如果一旦家庭动荡、变故,或者步入社会之后,经不住社会各方面的考验。社会大环境与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吃苦、受难一定会接踵而来。

  吃苦,决定人生高度

  成大事者,心中必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志存高远,心无旁骛,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磨砺自己的意志,追求人生的目标。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因阻力而退缩,不会为挫折而丧失原则和信心。人只有在苦难中接受锻炼,磨砺意志,顽强毅力,才能成就事业。苦难有时让人冷静、思考和抗争,更坚强人的斗志;苦难让人积累丰富经验,增长更多智慧,战胜困难与挫折,最后走向成功。

  古人“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着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流传千古名篇巨著,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目标。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名人、伟人,都经历了艰难困苦、挫折以及失败,才取得事业的辉煌。

  对于个人来讲是如此,就集体、国家和民族来看,更是如此。当年为了北上抗日,躲避国民党的围剿,红军长征吃的苦还少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国际社会环境极其恶劣: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打击。国内环境也很艰难,国民党残余、土匪骚扰、敌对势力破坏,共产党由打天下要转向管理天下,缺乏管理经验,等等这些困难,吓倒了共产党人吗?没有。经过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国际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的斗志越来越坚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贫穷落实挨打的局面,这种局面绝对是一去不复返了。国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吃苦,定能厚积薄发

  读书非常辛苦,是青少年人人要经历的苦。读书一定要发愤,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不怕严寒,不怕酷暑。要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等精神,要有毅力、恒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读书虽苦,但并不是人生之最苦。你觉得读书苦,其实别人读书比你付出更多、更苦,全国的学生都非常辛苦,这是不需争论的事实。能忍受读书之苦的人,必定能走上通往成功人生、辉煌人生之路。你现在觉得读书苦,不愿意吃这个苦,忍受不了这个苦,那么在你今后的人生中,一定会遇到比读书更苦的事情,到那时你将怎么办呢?

  青年学生要想进入理想的大学,一定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人生发展需要吃苦,要想成为人上人,取得人生的辉煌更应该吃苦。每个人要明白,吃苦不一定人人有成就、有作为,不一定人人都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为成功不是简单吃苦就能实现的,它与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客观社会条件、人生发展机遇、良好的情感与道德等很多因素有关。特别是没有经历读书之苦,缺乏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不具备人生大的格局,没有很高的境界,视野不宽广,更不会取得成功。这种人可能一辈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只能一辈子吃苦。

  吃苦不一定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但不吃苦一定不能取得事业的辉煌。从另一个角度看,吃苦是一种情感与品德,是一种锻炼与磨砺,是一种阅历与积累,是一种支撑人的精神与品质,更需要厚积薄发。任何成功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与毅力,接受困难与挫折的磨练,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与胆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上之人。

  人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要那么天真幼稚,更不要把一切事情都想得那么美好。由于生活的变数无时不在,工作与事业的困难无时不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顺畅、顺意和顺心。每个人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百倍的勇气,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努力把握自己的未来,创造事业与人生的辉煌。
 

  责任编辑:翦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