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如何成为有用之才,一直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一个孩子的成功关键往往在于家长。然而一位好家长必定有好的教育方法,从清代"郑板桥教子"的历史典故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教子莫过娇爱,当使其自立自强。

 

“好家长”——应是“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阳光一寸寸地低语呢喃,云翳斑驳的窗棂,几只愁揪的鸟儿掠过,留下浅浅的印记,几缕古韵墨香,在润湿的空气里面酝酿。我正在茫茫人海中四处寻找,思索着采访哪一位家长。正迟疑着,一位阿姨和她的孩子走进了我的视线——那个孩子见地上有个糖纸,捡起来小跑到马路对面的垃圾箱旁,丢进了垃圾桶,然后望向马路对面的妈妈,和她相视一笑,接着,小男孩跑了过来,牵上妈妈的手,准备离开,见此,我赶紧走过去,跟阿姨打了个招呼,拦下了阿姨,询问道:“阿姨,您好,我是xx中学的小记者,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我可以采访您一下吗?”“哦,好的。”阿姨微微一笑,“请问您是怎样教育您的孩子的呢?”“这可得说来话长……”谈话中我得知,她是单亲妈妈,家中的经济全靠她一人维持,一次,她发现孩子这几天总是有点不耐烦,玩魔方玩到一半,还没几分钟就把魔方丢了,看书时也是一样,她就问孩子 么了,孩子说,我学你啊!原来,这位她在写作时碰到不顺的地方,就很不高兴的把稿子弄成团,丢到垃圾桶。这个动作被孩子看见了,就跟着她学了。她赶紧跟孩子说"对不起",并不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顺的神情了,果然过了几天,孩子不耐烦的举动也不见了。听毕,我连向阿姨道谢。目送着这对母子牵着手,满脸笑意的走回家。“好家长”,应是“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好家长”——应是“一直陪伴,默默承受”

 

南方的五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我在人群中寻找着下一个采访人。四处寻觅时,一阵说笑声入耳。回头望去,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和一位充满阳光的少年,少年的模样似乎只有三岁。他们坐上小三轮,正准备离开。我赶忙冲上前拦住了他们。“您好,打扰一下,您现在有时间吗?”“嗯”“可以采访一下你们吗”“可以”看着满面阳光的少年,我询问起这位老爷爷,有没有什么育人的好办法,老爷爷微微一笑,向我徐徐道来。原来这位少年患有先天性的自闭症,已经19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独身。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如今这位少年已渐渐开朗,有了正常人的模样。“好家长”,应是“一直陪伴,默默承受”。

他们的孩子取得每一点进步,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有付出就有回报,而他们的孩子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深知自己身教的重要性, 他们用微笑和激励照亮孩子的生命历程,做孩子心中永远靠得住的大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