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家是寒冷冬日温暖的阳光;家是远方游子的精神寄托。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目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我们家是一个传统的中式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家中就我一个孩子,大家把所有期望寄托于我,但同时,对于我的百般无理取闹,母亲总会纵容,尽管家里并不宽裕。 

小学二年级时,我随父母来到广州谋生。他们夜以继日地在工厂流水线,照顾我的一日三餐,每天都不重样;我则在学校里努力学习,那一段时间,短暂且快乐。  

那天中午,我拿着破烂不堪的雨伞回到了家中,窗外狂风呼啸,雨点疯狂敲击窗户的心灵,一滴滴水珠从头顶滴落,我顺势打了个喷嚏,看见这样一只“落汤鸡”,她虽然心生怀疑,但是还是先接下我湿漉漉的书包,随后询问我伞经历了怎样的”摧残”,我闷不做声,随后憋出一句“被风吹坏了。”(但其实是,我和同学今天玩游戏的时候,拿雨伞“竞技”,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伞叶像散落的花瓣一样,飘落了一地。最后我只能在暴风雨中狂奔回家,腿都快废了。)我知道这个理由很假,我也准备接受制裁,但令我大吃一惊,妈妈竟然没有揭穿我的谎言,而是为我盛好饭。并顺手把雨伞扔进了垃圾桶。  “为什么没有肉啊?”我瞥了一眼,这样问道。“今天没有肉,将就吃吧。”我那因为暴雨而烦躁的心情一下达到极点,我将碗筷一摔,冲进房间,拿出作业本,本想写写作文,但只能一摔,开始犯愁。我听见妈妈的叹气,我呼唤她,但她不予应答,我深知自己闯了大祸,刚想说出那三个字,但又咽了下去。“走,我带你出去吃!”我看着我妈,瞬间鼻子一酸。

街道两旁的大树耸立着,接受着雨水的洗礼,我却想要为它们打伞。妈妈和我到了饭店,点了我最喜欢的鸡腿饭,她也点了一碗面,我的饥饿感在那一刻瞬间被唤醒,开始狼吞虎咽,享受美食带给我的乐趣。妈妈说:“你提了这么多要求,也该我提了。”她的要求就只有简短的六个字,让我好好学习,我欣然同意。

回家之后,我欣喜若狂,用尽所有我所熟知的华丽辞藻,写了一篇作文,想得到妈妈的夸奖,结果,她果然没有按常路出牌,她很严肃地看了一眼,给我提了一些建议,我采纳了。

第二天,语文老师夸奖了我写的作文,我很是激动,回家就告诉了我妈这个好消息,但是她却调侃到:“那你们老师眼光真是一般!”我很沮丧:为何她就不承认我呢?她也像是看出了我那噘到天上去的嘴巴,向我解释:“骄兵必败,不能仅仅因为一时的夸奖就沾沾自喜,就被冲昏头脑,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值得真正的夸奖。不过你也很棒了!”“那为什么你昨天没有因为我的无理取闹而生气?”“我不会生你的气的。人只有心情好才能做得好事,你我都一样平等,我并没有高你一等,如果昨天我没有带你出去,你也不会有好心情,自然也不会写出好作文了。”我幡然醒悟。

时过境迁,现在14岁的我仍然记得那天的大暴雨,破烂不堪的雨伞,香喷喷的鸡腿饭和她温柔的话语,满分作文和她的那几句话都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让我时刻保持紧张的状态,时刻争强好胜,我有时也会疲惫不堪,但只要想起她,想起那句话,我就会有无限动力。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家长更多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可以适当为孩子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让家庭成为承载爱的港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