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听王漫教授的讲座,她所列举的故事引发自己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授课方式的欠缺而产生共鸣。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浅薄的意见,呼吁教育界的人引起高度重视,号召全体教育者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引导孩子有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     掷地有声  谈笑风生  妙趣横生  枝节横生  重视  改变

        正  文     王漫教授的讲座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国际学校出作文题后各国学生的不同反应的那个故事:“请针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说:“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说:“什么是短缺?”美国学生说:“什么是世界各国?”我们中国学生说:“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中国学生的疑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汗颜,更让我们这些老师难堪!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教育模式,是怎样的在扼杀着学生思考的天性!

        我们就是雕刻家,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按照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知识水平,把所有学生雕刻成统一的模型。我们疏忽了、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力、分析力,我们遗忘了他们是会思考会分析的高等动物,我们只是按照我们的方式,自以为是的让他们“健康”成长着。
殊不知,我们的行为,让孩子们成为了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我们的行为,让孩子们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木偶。我们拥有很多高分学生,但是,他们没有随机应变能力,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 观点,只会人云亦云,只会生搬硬套。

        想想我们的课堂吧:虽然在模仿和学习这样那样的新的教育模式,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新的教育理念,但最终的结果是,课堂越来越不像课堂,老师越来越不像老师,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

        这是我们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抑或是国家的悲哀?很多人都说,获诺贝尔奖金的中国学者少之又少,这又是为何?归根究底,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多不足之处,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和思想。

        我个人认为,一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是快乐而满足的,对课堂都是满意的,那就算是一堂成功的课。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自己呢?

        身为教者,最根本的要求是掷地有声。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保障,能让教室里的所有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说什么。
然后,我们可以把课堂生动化,教者要能够谈笑风生。别再板着脸说话,别再苦着脸传授那些本就可能是枯燥的、乏味的知识点。像话家常般,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吧。对孩子们脱口而出可能并不成熟的意见或者观点要大加赏识和肯定。鼓励他们发表意见。教者只有倾听学生的声音,你才真正明白和了解这些孩子们内心所想,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里去。一次,上《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导入时我采取的是提问方式:你认为怎样的人能称得上是高贵?让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吧,听听他们年轻的心里对高贵的理解。成熟也好,肤浅也罢,都予以肯定,然后,再用说故事的口吻,讲一件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自然而然引入到“灵魂”二字上去。最后,让学生综合自己的想法、老师的想法、作者的观点,再谈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析,学会了对比,学会了坚持。

        还有,我们要把课堂弄得妙趣横生。孩子们都喜欢亲切、幽默的老师。把所学知识点联系生活中的人、事来讲解。由此及彼,能让孩子们快速消化所学知识。一个妙语连珠的老师的课堂,孩子们绝对会踊跃发言,他敢于在课堂上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被我们威严的外表、正经的表情而束缚。比如上《将进酒》时,我故意装作喝醉的样子,挥手,大声说话,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来体会一个喝酒的人慢慢进入状态后的变化,联系李白的心情,加以写作背景的说明,孩子们几乎都能够理解李白情感的变化,以及李白的情感为何会大起大落的原因。他们在体会的同时,可以跟着站起来一起进行或者悲哀、或者欢乐、或者激愤、或者癫狂的表演。说不定,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还能发现更多人才。

        另外,课堂出现枝节横生状况时,教者要能够随机应变。记得一堂课,我提问给一个没听讲的学生,他竟然回答说:“老师,你猜!”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训斥学生,首先肯定这个孩子如此另类的回答,表扬他的口才,一番肯定后,这个学生不好意思至极,然后礼貌地要求我重新说出那个问题。重说问题后,他思考了一会儿,回答出来了。此时此刻,千万别吝啬我们的赞扬。以后,这个学生自会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而其他学生,也会在这件事当中得出自己的评价:这是个可以放松、自由,但又不是绝对放松、自由的课堂。这是个允许学生有任何正常或者不正常表现的课堂。以后,他们都会动起来,活起来。每个学生个体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然,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如此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课堂。所以,我希望国家与教育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我们这些在教育战线上的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现在开始,重视学生的任何一个新鲜念头,也许与过去的知识与教法背道而驰,我们也该尊重和肯定他们敢思敢言的行为。理解孩子的那些可能有失偏颇的言论或者观点,我们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多些空间,让孩子敢于动脑,让孩子敢于动手。别让孩子成为我们的“代言人”,成为知识的“代言人”。真真正正让孩子成为独立的、有思想的、有见地的、有主张的个体!(作者系桃源县职业中专教师) 
 

参考文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奥斯本-帕内斯创造理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