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那年的暑假过得挺快,在闷燥的空气与汗液的高温中徘徊,那聒噪的蝉鸣是苦夏挥不去的标志,烈日骄阳洗涤不掉大地的尘埃,正如洗涤不掉我的苦闷,我仍记——那暑假过得不太平。

是傍晚,寡独的黄昏,幕着红日与火烧云,我在我心的孤寂中,感受到它的叹息。夏天太热,热的没胃口,一碗饭挑挑拣拣,吃了两口便已然觉得饱了。刚想放下筷子,妈妈便夹了一筷子的青菜放在我的碗里,踌躇着开口:“妈想送你去县里那所私立学校,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班上好多人都去了,你也去吧?”突然觉得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如寄生在牛身上的虫子永远不知何时会被一尾巴抽死。听到妈妈的话,我只觉得惊讶以及心中油然生出的点点愤怒。转头望向妈妈,她便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挤了出来,不难看却尽显沧桑,原来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如此明显。“我不去!”说完,我放下筷子想要离桌,姐姐拉住我,眼神示意我坐下好好谈谈。但我不愿,挣脱附在我手臂上的“枷锁”,把尴尬的气氛留在了饭厅。

是夏夜,空寂的星夜,闻听着虫鸟残声,我在我心的凄凉中,感受到它的哀怜。是我逃不掉的谈话,全家便把我围在一起,个个愁眉不展,在我爸发出今夜第三声叹息后,我说:“我去。”其实,我不想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怯懦,所以逃避新的一切,已不尝试抵抗新的体验,无奈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那些陌生的事物我让我打心底里害怕。可当我想了一夜,说服自己去面对一切时。招生中止的消息,打破了短暂的宁静。我妈哭了,因为他没有早点送我去那学校。我心中有无形的压力,令人感受到彷徨的痛苦,明明是我该高兴的事情,可我却笑不出,那泪水好像流干了一般,落不下。我似在夏夜拥抱了一场能埋葬整片森林的大雪,凉凉透骨。

自那以后,我和我妈的交流仿佛成了“应酬”,变得如陌生人般平淡,不似以往那样和睦。彼此之间交心的谈话再也没有,取之而来的是沉默。母女情深,难以割舍,我一直在想,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我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这种“藕断丝连”般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我到了十几岁的年纪,开始变得叛逆,妈妈的啰嗦变成了我最烦的东西,有时一两句普通的叮咛嘱咐都能让我生起无名之火,更何况是不被理解的争吵——记一次周末,写完作业有些无事可做,便随便拿了本课外书看,可这一看触了我妈的霉头…“看看看,一天到晚净知道看些闲书,我挣的血汗钱专给你拿来买闲书?你政治会背啦?历史会背啦?数学差成那样你搞过了?你还有心思看书,不晓得搞学习,真不好像话!”我浑身一颤,控制不住自己还了两句嘴,她便又吵得更凶,我不喜欢这种争吵便沉默,过了一会儿,妈妈说话的声音渐低了下去,转而看向了我,也静静,沉默了。

我和她“应酬式”的交往持续很久,我心里也懂,我作为子女,理应去理解他们,去用和善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我知道妈妈很爱我,我也爱她,但这爱却不知如何表达。

学校中开设有“桃爸桃妈”的课程,她会去看,会写下心得,妈妈说:“包容与交流是我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我和妈妈试着去交流,说些学校和她工作中发生的趣事,试着去包容对方,虽然我和妈妈都做不到完全理解包容对方,但爱是真诚的,它总能告诉你对方的用心。那些交流与陪伴似一剂良药,治愈了许多单向、不被理解的爱。懂得如何去爱一个真诚爱着你的人,这是每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培养,毕竟一个人永远也不知道那些一见你就会笑的人有多爱。

“父母等着孩子感恩,孩子等着父母道歉”,家长与孩子之间代沟是一个敏感且难处理的问题,缺少沟通是冲突的源头,人生短短数十载,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治愈一生的良药,不让那些爱因为缺少沟通,而成为你以后痛苦后悔的回忆。

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依旧说——我会用一辈子去爱你。在短暂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肯定会父母发生争执,但是我们不应该缺少交流沟通而去否定他们对我们的爱。现在的我能明白,父母的爱是他们留给我一辈子的宝藏,是让我长大的勇气,是我学着去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我支撑心灵的萤火星光,是生命中的点点芳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