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河镇中心小学小记者黄蕴寒报道:10月31日上午10点,学校为家风手抄报比赛优秀作品举行颁奖仪式。作为一名校园小记者,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班最近的家风探索故事——从对“家风”二字的陌生,到如今能骄傲地说出家里的好传统,这段旅程充满了惊喜与感动。

图片1_副本.png

9月8日,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心理课——《家风里的互助魔法》。上课前,我以为“家风”就是家里的规矩,没什么特别。可钟洁老师一开课就问:“爸妈每天叮嘱你的一句话是什么?”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吃饭别剩饭!”“说话要算数!”“出门注意安全!”那一刻,我才发现这些看似平常的叮嘱,正是家风的影子。课堂上,我们还玩了“家庭互助”小游戏,真切体会到家人之间的支持有多温暖。原来,家风不是枯燥的道理,而是藏在日常细节里的爱与责任。

图片2_副本.png

10月,学校开展“我家好家风,手绘传温情——寻找家庭好家风”手抄报创作活动。接到任务时,我一开始有些犯难:我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回家后认真和爸妈聊了聊。爸爸说“做事有始有终”,妈妈说“待人要真诚”,奶奶说“节约不浪费”……这些话语和背后的故事像一颗颗珍珠,被我精心“串”到手抄报上。我画了家人一起吃饭不剩饭的场景,还写下“诚信为本”的家训。创作过程中,有的同学为了画好“尊老爱幼”的画面反复修改,有的同学为了找一句贴切的名言查阅了好多书。当我们把作品贴在展板上,看着老师和同学们驻足欣赏时,心里像被阳光照亮,满是喜悦。原来,家风可以这样生动地被看见、被传递。

图片3_副本.png

10月28日,思政课《弘扬优秀家风》再次深化了我们对家风的认识。老师带我们走进历史,讲述名人的家风故事,还分享了学校老师讨论课程时的新思考——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事,更是社会的“文明细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传承好家风,就是在为社会增添一份温暖与力量。

图片4_副本.png

10月31日颁奖

从心理课上的初识,到手抄报创作中的实践,再到思政课里的认知升华,我们对家风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它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愿意践行的生活方式。未来,我们会继续做家风的小小传承者,让互助、诚信、节约的种子在心里发芽,在行动中开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