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自己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如同十万个为什么一般,睁大着稚嫩的双眼,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渴望去了解这个世界,却又有些踌躇不安,便仰起头问妈妈:“窗子外面有什么?外面是什么样的?”她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发,拍拍我的脊背,声音如同涓涓细流:“好奇的话,那就去推开窗子看看吧。不怕,有我在呢。” 

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语,竟伴随了我一生。

仍记得第一次独自去上学时的害怕与不安,甚至有些对母亲的埋怨:年岁尚小的我对妈妈的这个决定表示非常不满,她只是低声说了句:“你总归是要出去看看的。”用那双含着复杂情感的深邃眼眸注视着我。在那之后我曾单方面与母亲冷战过一段时间,直到很久后我才知道母亲一直悄悄地缀在我身后,直到我进入校门,身影消失在她的视野里。

上初中后,因为一些原因,我转去了广东读书。或许是因为“语言不通”,我听不懂粤语吧,同学们也就不带我一起玩,我开始变得孤僻,逃避与人相处。妈妈她十分心焦,她做不到无动于衷,于是便开始替我主动向人释放交流的友好信号——她想尽办法让我融入班集体,我简直无法想象她为此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欣慰的是我成功与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事后反应过来,流着泪感谢她时,她只是轻轻地说:“外面的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总出来看一看的。” 

高中学业重了许多,成绩的落后带给了我巨大的落差,这让初中成绩一向很优异的我难以接受,我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焦虑。一天晚上,妈妈轻轻推开我的房门,皱着眉看着我堆满了课本的书桌:“很晚了,去睡觉吧…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我突然暴怒,狠狠地捶了下桌子,崩溃地哭出声: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难道是我想处于这种境地吗?是我想要这样没日没夜活在自我怀疑中吗!”

望着她受伤担忧的眼神,我像是漏了气的皮球,陡然低下了头,挫败地开口:“……对不起,很晚了,你去睡吧。”她没有说话,坐下来拉过了我的手,轻柔地抚摸着,良久,才说了一句:“不要被过去所困扰,你的苦妈妈都知道,不要太执着了,推开那扇‘窗子’,出去看看吧,”她搂住我,“妈妈在呢,一直都在。”一时间,泪如雨下。

我从牙牙学语的小孩成长为如今亭亭玉立的少女,已经变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向前的脚步,以及母亲在我背后的凝望。这时我才明白,无论何时,我处在何地,妈妈永远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我身后,默默地为我保驾护航。一时竟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哪里有什么风和日丽,不过是有人替你砥砺前行。”

感恩有你,我亲爱的母亲。


0